创新宫颈癌筛查模式才能解决筛查服务需求

创新宫颈癌筛查模式才能解决筛查服务需求

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规范(2019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9月发布《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2019年,35-64岁农村女性“两癌”检查项目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云图片

2022年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云图片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文件里具体目标为:

到 2025 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 逐步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 50%以上。

  2. 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提高妇女宫颈癌防治意识。适 龄妇女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 80%以上。

  3. 创新宫颈癌筛查模式,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宫颈癌 筛查早诊率达到 90%以上。

2019年目标人群35-64岁农村妇女,2022年扩大了筛查服务对象,将筛查对象由农村适龄妇女扩大为城乡适龄妇女,这无疑是这三年重中之重的目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版)》发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20-64岁女性既往接受过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仅为25.7%(其中35-64岁筛查比例为31.4%),其中城市地区为30.0%,农村地区为22.6%。

35-64岁整体筛查比例不足30%,2025年底提高宫颈癌筛查率达到 50%以上,就目前我国宫颈癌筛查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当前中国仍面临着宫颈癌总体筛查覆盖率低,大规模筛查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统一,基层服务能力有限,细胞病理医生严重缺乏,国家卫健委要采用创新宫颈癌筛查模式,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才能改变目前所面对的局势。

开启细胞病理自动化、智能化诊断的模式,一直是近几年非常活跃的话题,同时科研团队攻克的目标,目前市面上细胞初筛工作交给人工智能,由于细胞形态学存在差异化、无标准化,这让智能产品和技术标准只是企业标准,每个企业的标准不一样,从而导致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目前市面上传统DNA染色都采用福尔根染色,福尔根染色无法做到自动化染色,手工染色又存在不稳定性,再加上染色时长需要三个小时,对染色质量有极大影响。部分企业通过复染,增加形态学检测,但是复染之间的干扰,导致染色的效果不可控不兼容,最终影响检测结果。

云图片

湖南莱博赛认真总结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痛点,历时数年攻破了细胞形态学存在差异化、无标准化,实现了定量细胞形态学分析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湖南莱博赛医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宫颈脱落细胞分析仪“全球独家做到一台仪器、一张片子、一次染色(巴氏/HE)实现智能化细胞形态学和DNA定量检测分析,独特的创新算法,将细胞形态学和定量分析两个指标合二为一融合分析,解决了目前市面上产品无标准、无统一,避免了检测结果自相矛盾的情况。

这项独角兽技术无疑符合目前创新宫颈癌筛查,仪器全自动化无人值守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筛查,这将解决扩大筛查服务人群的需求。两个指标合二为一融合分析可以相互印证、相互限制、相互弥补、相互联系,实现了经验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和一体化,结果正确性、可靠性高。